兵人在线BBIC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 三游酷玩 (17年老字号诚信模玩店)
★ 犹大模玩 - 【雕像专营形象店】
☆ 呼和浩特 呼市兵人HOBBY CASTLE
★ 香菜模玩(皮皮虾模玩店)
☆ 北京 Easytoys国贸旮旯玩具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优之兵模 兵人专卖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专业兵模玩具店-【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PJ玩具铺仓储批发店- 【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武汉 藏影兵人沙龙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天津 神秘博物馆 实体店
☆ 御车族-福州兵人模型店皇冠金牌店
查看: 3982|回复: 12

抗美援朝中神奇的狙击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BICN 上海旗舰淘宝店

  狙击手,这个独特的名字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冷酷而又浪漫的联想。对手们把他称作战场的幽灵,无声无息地杀人于无形,没有人敢否认他的存在,却找不到他藏身何处。


  防不胜防,避无可避,狙击手的特定称谓,总是暗含着黑暗中隐隐的杀机。

  然而,我们今天故事中的狙击手,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那样神秘莫测,他们当中很多只是刚刚踏入战场的新兵,他们甚至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战术训练,但是,他们却经历了所有战争中一样的生死搏杀。

  1950年,远东朝鲜半岛,战火硝烟笼罩在北纬38度线上空。

  经过五次战役的激烈厮杀,交战双方都开始认识到,他们遇上了从未经历过的强劲对手。这场战争的结局,注定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分晓。

  战争开始后的第二个夏天,朝鲜中部城市开城郊外来凤庄。在这座战前曾经的小茶馆中,交战双方第一次坐到了一起,旷日持久的停战谈判就此拉开帷幕。然而战事并没有就此消停下来,在三八线附近,交战双方壁垒森严,近百万大军剑拔弩张,大战随时一触即发。战场上的交锋永远不会只是靠嘴去说的。

  采访: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历史学 陈忠龙 教授 在谈判的形势下 我们就不便于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破坏谈判气氛 美国人也没发动大规模进攻 只是小规模的进攻 当时谈判并不顺利 美国人要价很高 我们是要公平合理地 解决朝鲜问题 打击美国的霸权气焰 这样谈了十多天到七月下旬 双方在谈判之中采取拖 于是出现边谈边拖的局面 这样在全线二百多公里的 阵地表面上双方形成对峙

  战争转为以阵地对峙为主的局面,习惯于运动作战的志愿军,一时之间很难适应这种硬碰硬的作战方式。阵地对面的联合国军,拥有着根本无法匹敌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火力,志愿军阵地上任何风吹草动,随时都有可能招来对面炮火铺天盖地的倾泻。

  采访: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 曲爱国 我军在历史上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非常善于打运动战 而这种阵地对峙战 不是我们的强项 因为阵地对峙胜负的天平 是向装备优势的一方倾斜的 在朝鲜战场上客观的形式要求 双方在三八线地区 以三八线为界 相对一个界限转入 阵地防御阵地对峙之后 前线的每一个小的山头 甚至某一个特定的地点的得失 都直接关系到谈判桌上 双方的气势 双方的得失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 志愿军必须转入阵地作战 而且要逐步地改善自己的阵地设施 同时采取积极的行动 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1951年夏季,志愿军第六十军奉命进入朝鲜东部鱼隐山防线。此时此刻,志愿军的阵地基本上还是野战工事,简陋的防御设施在对方密集炮火往复轰击下显得不堪重负。而在大多数志愿军战士手中,武器装备还是以步枪,冲锋枪等轻武器为主,射程小,火力弱,根本无法对对手造成有效杀伤。




采访:六十军战士 曾元山 枪少子弹也少 枪不好 我们那时候的枪是打一个 (子弹)扳一个 (枪拴) 我们有个铁盘冲锋枪 那都是连长排长这样的人配 我们拿的枪就是水连珠枪 苏式的枪 那还不错的 有的还没有枪

  采访:六十军战士 王吉林 当时用的都是苏联老大哥的武器装备 用的水连珠步枪 比较先进的打一发 装一发 当时敌人为什么很疯狂呢 他是用高射机关枪 平射控制我们 高射机关枪射程比较远 有效射距大概是一千六百米 有效射距比较远 控制地带比我们强

  既没有足够的火力还击,又缺乏坚固的工事防御体系,志愿军在这种阵地对抗作战中显得极为被动。而更为不利的是,对面阵地所在位置的平均高度要比志愿军阵地高出一两百米,对手居高临下,志愿军的一切地表活动完全暴露在对方视线当中。

  采访: 志愿军战士 张万一 反正白天我们没办法活动 一开始这个情况已经看到了敌人对着我们是个什么情况 敌人居高临下 我们就没办法活动 有些地区必须要出来到前面去 要去的话 走个明显的地方 走的这个沟比较直 敌人就打

  志愿军战士 曾元山 我们是晚上上阵地 上了阵地以后 第二天早上天还不亮 拂晓的时候 敌人就向我们开炮了 那个时候我们新兵就感觉到 敌人是不是要攻来了 实际上那就是敌人的冷枪冷炮 机枪 炮一直往我们阵地上轰 把我们上面构筑的阵地打得差不多了 我们就都隐蔽起来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防空洞 就是这么一条壕 人就蹲在里面有个单人掩体 就蹲在掩体(里) 有的掩体打碎了 有的掩体没打碎

  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对面的联合国军不断向中间地带扩展阵地。交战双方的距离越逼越近,像牙齿一样相互绞合在一起,双方阵地最远的地方不超过一千米,最近的地方只有百米之遥。一位志愿军战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对面阵地上的人,他的眼睛是黄色还是蓝色,我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采访: 志愿军战士 张万一 一开始气人 不管是下去挑水 或者是在晒被 他就在阵地上活动 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不敢打 上级也没这个号召,志愿军战士 高殿魁 白天对方的阵地上 可以放扩音喇叭 放歌子搞宣传 而且对方的人可以 大摇大摆地在上面走 我们呢就可怜了 我讲的可是实际问题 钻在洞里不敢出来

  双方阵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已经进入了各种轻武器的射程。对手兵临城下,距离近得甚至让人可以感觉到彼此灼热的呼吸,每个志愿军士兵都难以按捺心中的冲动。

  采访:志愿军战士 王吉林 有的人看着想打 看着敌人不打又生气 但是人家说不能打 为什么不能打 你打一枪敌人还十枪 我们打一炮敌人还十炮

    志愿军战士 张万一 敌人能打我们 我们就不能打敌人 敌人能活动 我们就不能活动 敌人稍微弯腰 他在他的阵地上就可以在走 我们弯着腰就不能走

  尽管不得随意开枪的军令在先,然而每一个士兵都不愿意在这种气氛下永远被动下去,终于,这条军规被一个名叫徐世祯的人给打破了。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徐世祯脱下上衣,用泥土涂满脸部和全身。随后,一个人提着一支水连珠步枪,悄悄潜入到阵地前沿。

  这是一个废弃的临时掩体,距离对面的阵地大概在200米左右,对面阵地上的士兵,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靶子。

  徐世祯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一天之内,击杀七名敌军。徐世祯在无意中扮演了一个狙击手的角色,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不仅没有招来军事处罚,反而从此为处在被动中的中国军队开辟出一条新的战法。

  采访:军事科学院史部研究员 曲爱国 在1952年年1月29号 专门发出了一个指示对敌人阵地上的单个目标和小群目标 要组织轻重机枪和步枪予以歼灭 组织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 其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我们坚决反对认为在现代战争中 步枪已经是落伍武器的说法

  这就是当年徐世祯所使用的狙击武器,德国产毛瑟1898k式步枪,志愿军中俗称为“水连珠”。步枪口径7.92 毫米,弹头初速745米每秒,有效射程6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枪长1103毫米,枪重3.89千克。相对于军中其它武器装备而言,毛瑟步枪射击准确性能较好,成为志愿军狙击手们最为喜欢的武器。

  采访:军事博物馆副研究员 韩奎元 1898是毛瑟设计的最好的步枪 就在当时来说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叶 那是在世界上相当出名的步枪 自动步枪出来以后 这些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它属于弹仓式的非自动步枪 跟后来半自动步枪(比) 那个射速很慢的 装上五发子弹 扣完了以后 扣一次扳机 拉一次枪机 再推上一次枪机再打 比较慢 如果要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只能再加瞄准镜 人的肉眼(视力)很有限 看了五百米就看不太清楚了

  在现代兵器家族当中,狙击步枪因其极高的射击精度,被人称作“一枪夺命”的武器。与普通步枪相比,狙击步枪的枪管要长出许多,除此之外,外观上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枪身上安装有望远作用的光学瞄准镜,用以精准的射杀远距离目标。

  通过望远瞄准镜,狙击手可以清晰地看到射杀目标活生生的表情。作为一名狙击手,他所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最恰当的时候扣动扳机。他必须目不转睛的注视对手中弹倒下的惨状,随时准备着补上第二粒子弹。一个出色的狙击手,往往会成为战场上扭转乾坤的无敌英雄,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也随之成为极具传奇色彩的神兵利器。

  相对于威风凛凛的现代狙击武器而言,这支老旧不堪的毛瑟步枪显得那么其貌不扬。但是,就是这普普通通,没有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步枪,却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凭空创造出一个神话,狙击手的神话。

  1951年初冬,朝鲜境内的山川大地已经是皑皑白雪。在夏秋两季的持续阵地较量中,具有强大军事优势的联合国军并没有占到任何上风。11月27日,双方谈判代表终于在分界线问题上达成协议。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双方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此刻,每个人心中都很明白,在战争胜负未分之际,停战还言之过早。

  五圣山,海拔1061.7米,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制高点。在五圣山的南麓上甘岭,有两个突起的高地, 537.7高地北山和597.7高地。这片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坡,组成了整个五圣山防线的最前沿门户。交战双方近在咫尺,最近的地方相隔只有五十米。对绝大多数年轻的志愿军士兵而言,他们从未经历如此近距离的阵地对峙, 23岁的高良伦同样也不例外,在来到朝鲜之前,他甚至还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战场。

  采访:高良伦 营长不知怎么想起来 小高你怎么样 他说我们打冷枪怎么样 我说打冷枪什么叫冷枪啊 我那时候不懂得 他就教 什么叫冷枪

  高良伦向前平伸出左臂,竖起拇指,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对面望去。这种方法本来是炮兵缺少必要器材时的目测距离法,今天在步兵狙击手手中派上了用场。

  采访:高良伦 我们不能有望远镜,我们的望远镜容易被敌人望远镜看到,就是用肉眼,大拇指一测有多少距离,就行了,大拇指一测,一只眼睛往前看,看看敌人的望远镜,离我们这里有多远,哪里会出现敌人的哨兵

  一个美军士兵出现在视野当中,他的走动速度很慢,看起来似乎很悠闲。

  高良伦将右眼视线、拇指、和目标连成一线,然后睁开左眼,闭上右眼,从左眼和右眼不同的角度观测,拇指和目标之间便会产生横向的误差。根据这个误差的大小,就可以估计出目标的距离远近,以确定射击标尺。

  采访:高良伦 一瞄 脑子也蛮灵活 一瞄 一扣 肉眼一看 目标没了 打了一天 我们俩干了七八个

  单兵步枪尽管不具备重型武器巨大的杀伤力,但是目标单一,命中几率高,而且机动灵活,在这种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作战中效果尤为显著。

  采访:国防大学第二编研室副教授 李杰 在军事上特别注重战斗的效费比 也就是武器弹药的投入量 和所取得的杀伤效果之比 因为狙击作战杀伤比较精确 消耗比较小 因此经常可以产生一枪制敌 一枪制胜的效果 有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还有就是狙击行动 可以积小胜为大胜 能够有效地不断地消耗敌人 改变一个局部的敌我力量对比 从而把小的力量对比 积累成大的敌我力量对比 扭转整个战略局面

  为对抗联合国军的炮火优势,志愿军在一步步加固自己的防御体系,他们开始挖掘横贯山峰两个斜面的坑道工事,以便在遭到空袭和炮击时能够有效的隐蔽。由于缺少同对手抗衡的火力,冷枪狙击成为志愿军在这一阶段,用以掩护大规模坑道修建的主要作战方式。但是,对手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人们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采访:曾元山 人家的通讯器材比较好 就像我们现在人人都有小手机 那个通讯器材(反应快) 枪一打过去 他们的炮马上就过来了 马上对我们的阵地进行轰炸 我们把他们的人打倒以后 我们这边的措施就是赶快隐蔽 有时候我们也吃过亏 过去我们打倒一个敌人以后 我们就感到高兴 打到了 打到了 大家都出来了 我们吃了他两次亏 人家的炮马上就过来了 他的轻机枪重机枪 马上就对我们阵地上捶 一捶就是十多分钟二十分钟 人家的炮不是半天一发 一来就是十六发

  密集的炮火再次证明了交战双方彼此实力的极大悬殊。对方阵地火力配备完善,而且具有纵深炮火密切支援。志愿军狙击手往往一击成功,随之也就暴露了藏身地点,不到一分钟,铺天盖地的炮火,以及各种轻重武器,就会暴雨一般倾泻到狙击手的射击阵地上。

  采访:曲爱国 往往是我们打倒他一个人 他的一阵炮火报复 要打伤我们几个人这样就是一种得不偿失 另外这种火力报复 给人造成一种 我只要一打枪 那么敌人就会报复 因此来说 就有一种为难情绪 战争的基本原则 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如果你连保存自己都做不到 怎么能去消灭敌人

  如何才能有效的杀伤敌人而保存自己?面对相隔几百米的对方阵地,每个狙击手都不得不有所思考。中国军队能用这种简陋的武器战胜对手的飞机大炮么?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上一篇:费卢杰战役图片之五
下一篇:[转帖]德国空军野战师军服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看没人顶?
我们的“狙神”比瓦西里还猛,枪上连狙击镜都没有!
另外,哪位大人价绍一下苏制1944式步骑枪?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4-11-1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4-11-1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ightroc在2004-11-17 16:17:00的发言:
有人看没人顶?
我们的“狙神”比瓦西里还猛,枪上连狙击镜都没有!
另外,哪位大人价绍一下苏制1944式步骑枪?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1172047271929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1172047333656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4-11-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ightroc在2004-11-17 16:17:00的发言:
有人看没人顶?
我们的“狙神”比瓦西里还猛,枪上连狙击镜都没有!
另外,哪位大人价绍一下苏制1944式步骑枪?


这才是真的本事啊!!  

装备要过硬, 技术也不能输哦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4-11-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真好啊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桃芳与美军机枪手对抗


  1951年,朝鲜,北纬38度线,交战双方陷入漫长的相持对峙局面。此时此刻,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平均距离不超过三四百米,最近的地带只有几十米。无数士兵的生命也许就在瞬间,消失在这短短的距离内。

  志愿军狙击手一击成功,随之也就暴露了藏身地点,不到一分钟,对手铺天盖地的炮火,以及各种轻重武器,就会暴雨一般倾泻到狙击手的射击位置。在生死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作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他不仅要有出色的枪法,还要必须学会在最危险的环境中隐蔽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狙击法则。

  采访:朱永豪 打冷枪 (敌人)发现(我们) 一个是声音判断 第二个是打枪时火药燃烧有烟 再一个是地形 因为敌人也要分析地形 我们分析敌人 用什么地形对付我们 敌人也和我们一样 他也分析我们利用什么地形 保存自己消灭他们 估计就这几个问题 看哪个人心细胆大有勇气 哪个人生存(的机会)就大一些

  凌晨三点钟,朱永豪与班长杨宏志悄悄起身,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进入到伏击地点。出发之前,必须要做周密的准备。压缩饼干必须事先敲成小的碎块便于食用,水壶里面装得不再是水,而是少量的酒,用来抵御雪地的严寒。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两个人从头到脚要披上白布,因为在举目皆白的雪地上,任何一点杂色都会显得异常醒目。

  采访:朱永毫 敌人飞机无法活动 敌人的肉眼观察或者用观察镜观察 我们有伪装 在雪地上不容易发现 天还没很亮还是有雾气 一阵阵风刮的是雪和雾气 敌人阵地看不清楚 我们看不清他 他也看不清我们 班长叫就伪装不知道的地方找缺点 我们找到的缺点 敌人就能找到 特别是枪的伪装 不能把原来的东西破坏掉 估计原来敌人怕我们 隐蔽部队在这个地方活动 说不定他在原来的地方拍个照片

  天色依然还很暗,朱永毫和班长杨宏志悄悄潜入伏击位置。这是一个战前的小村庄,在炮火的往复倾泻之下已经只剩下些许断壁残垣,墙很低,必须采用卧姿才能完全隐蔽起来。酒和食物必须放置在身体不用挪动就可以触及的地方。杨宏志把步枪的枪身轻轻压入浮雪当中,枪已经完全用白布包好,只留下准星和标尺在外面。

  采访:朱永毫天还没很亮还是有雾气 一阵阵风刮的是雪和雾气 敌人阵地看不清楚 我们看不清他 他也看不清我们 班长叫就伪装不知道的地方找缺点 我们找到的缺点 敌人就能找到 特别是枪的伪装 不能把原来的东西破坏掉 估计原来敌人怕我们 隐蔽部队在这个地方活动 说不定他在原来的地方拍个照片

  天色一点点大亮,一天的等待开始了。这种等待通常十分漫长,漫长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目标每一刻都有可能出现在视野,瞬间的倏忽都可能让机会擦肩而过。朱永毫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对面的阵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或者急躁,作为狙击手的观察员,他必须代替班长监视敌情,以保证狙击手的视力不受雪光的刺伤。他们伏击的位置距敌人的最前沿阵地不超过150米,一旦被对面发现,他们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

  采访:朱永毫 离敌人一百米左右 要给敌人发现你根本跑不了 他发现马上就通知炮兵 把你前进的道路用炮弹封锁起来 然后他后边部队来 要不给你消灭 要不给你俘虏 估计你跑不了 我们去的时候就准备死 就不准备回来了

  太阳渐渐升起来,雪地上升腾起淡淡的白色的雾。朱永毫闭了一下被雪光刺得疼痛的眼睛,继续向对面阵地望去。

  一个中等个子的人形出现在山坡上,朱永毫仔细辨认了一下,那个人走路的姿势似乎有些奇怪。朱永毫沉住呼吸,他几乎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四周异常的安静,那个人影一步一步越走越近。

  采访:朱永毫 敌人走得很近了 枪还没响 我说什么问题 敌人过去了 班长低低的讲 这是假的敌人 这是假的 我们活的人走路这个腿 不可能像拄拐杖那么走 他的关节有弯曲 尽管一百多米看敌人(不太清楚) 但是很明显的地方终归要有活动 再一个是 腰背着东西

  背着东西腰不可能直直的 怎么也有点罗锅 (班长)发现这两点 说这是假的假敌人出现的时候 天上的侦察机就在我们周围飞的很矮 (班长)有经验了 始终沉住气没放一枪 要放枪就麻烦了 我们俩个人就都回不来了



头上的飞机盘旋了一阵之后终于远去,朱永毫这才明白了,这是对手在试探前沿阵地的安全性。如果侦察机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藏身位置,那么后面应该很快会有继续的动作。

  目标再次出现了,从走路的姿势和速度看,朱永毫断定这一次来的是个真正的士兵。他用余光扫了一下班长,他看到,班长一直合着的眼睛慢慢睁开了。

  采访:朱永毫班长一看这是个真家伙 他很迅速的扣动扳机 枪响了 我看到人倒下了 他也看到人倒下了 我就喊 我说打中了 打中了 (班长)看那个意思是在训我 你怎么这个样子 这是什么地方 他头也没动 手也没动 他就这个样子 你喊什么

  微风吹过,枪口喷射出的青烟在雪地升腾的白雾中消散得无影无踪。一切又恢复平静,对面阵地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看样子,对手并没有发现这突如其来的一枪来自何方。

  天色一点点暗淡下去,两名狙击手继续潜伏在几十公分厚的雪地里,等待下一个目标的出现,这种等待一直要持续到夜幕再一次降临,只有当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他们才可以安全撤离。

  北纬38度线,横贯整个朝鲜半岛。就在这绵延200多公里的战线上,活跃着成千上万个志愿军的狙击手。他们潜伏在任何可以藏身的敌方,等待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遇,随时猎杀任何暴露目标的对手。看似平静的山野,每一刻都有可能爆发出突如其来的杀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突然以集束火力对五圣山前沿597.9?37.7高地发动猛烈攻击,上甘岭战役爆发。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交战双方投入了重兵反复争夺,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整整持续了43昼夜。

  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志愿军第24军接替15军,开赴前线。一个名叫张桃芳的新兵,跟随这支部队,第一次来到了阵地的最前沿,597.9高地。此时此刻,那场空前惨烈的战役已经改变了原有地形的模样,放眼望去,满目荒山,弹坑密布。22岁的张桃芳明白,这里是真正的战场了。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 晚上也看不到,从上面下来,到我们这个阵地,七高八低,踩在脚下乱七八糟,石头也不像石头,土也不像土,打的炮把石头都烧化了,到第二天早上一看,这一片地上,我们这个阵地上一看,全部都是死人,站岗的地方全部都是死人堆起来的一个小岗楼。

  几个月前,在部队的射击测试当中,张桃芳以3发子弹0环的成绩,成为队伍中的笑话。但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在打靶中险些被淘汰的新兵,后来竟然会一跃成为志愿军中的狙击之王。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我这个脑袋为什么在冷枪射击的时候转得这么快,能跟上情况的变化,也很奇怪,也很自然,天天弄这个东西,不想其它的。

  这就是当年张桃芳所使用的苏制1944式步骑枪,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苏联红军大量采用,非常适于冰雪寒冷气候下作战。步枪口径 7. 62毫米,弹头初速 820米每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3.9千克。.

  采访:军事博物馆副研究员 韩奎元 这个枪实际上不是作为狙击步枪用 它是一种短步枪 作为为了骑兵和步兵使用方便才用的 要是作为狙击步枪的话 应该是带瞄准镜 枪管要长很多 这个就是平常一般骑兵用的 所说的过去的外来语卡宾 翻译成中文就是步和骑的意思 实际上这种枪也叫做步骑枪 属于骑兵用的 因为它的枪管比较短 打起来以后散布面比较大 如果不是经过刻苦训练瞄准 是打不好的


  这是张桃芳到达上甘岭战场的第18天,张桃芳第一次登上狙击台。天色还没有大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气息,侧耳听一听,远处似乎能听到伤者正在发出垂死的呼声。

  忽然,在正南无名高地上出现了两名敌军,张桃芳心中立刻激动起来。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 瞄准敌人就开始击发 把活动目标当死目标打 打了十二发还是二十二发子弹 我不清楚 现在几乎忘了 但是没打到一个敌人 实际上是我的脑子太笨了 这一笨就把活动目标当死目标 你能打着啊 敌人在那个地方 我瞄准点选在这儿 敌人一跑 还有啊 这么瞄准 碰不到敌人 班长当场(在地上)弄几个小包来 弄了几个棍子 敌人怎么走的 说给我听听 我一说 我自己也明白了 坏了 把提前量给忘掉了

  第二天清晨,张桃芳早早地趴在了狙击台上。对面阵地上静悄悄的,张桃芳心中不免有些焦急,第一天的失利的确让他心中有些扫兴。他耐心地等待着,然而,对面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目标终于出现了。张桃芳一下子兴奋起来,他稳了稳心神,开始瞄准。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从正南无名高地出来三个敌人 也巧 都是我碰到的 但是一高兴又把(提前量)给忘了 瞄准第一个敌人 啪的就是一枪 第一个敌人跑了 第二个敌人正好赶上这个子弹 倒下了 这时第一个敌人和第二个敌人 这个距离正是我需要选的距离 所以打到敌人 不然也打不到

  朝鲜战场多山的地形让提前量的估算极为复杂。狙击手必须考虑到山地的坡度,对手的高度,结合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确定瞄准点。所有这一切必须经过多次的磨合训练,才能达到枪人合一,百发百中的境界。

  采访:张桃芳 晚上也练白天也练 白天就找个目标 练的时候就击发 看准星和目标动不动 晚上就照那个油灯 找个人在那个地方(举着油灯) 还是死的 还没开始练活的 我这一击发 这个地方绑个沙袋 哪是沙袋呀 就是土 用破布一包 就成沙袋 主要练这个臂力力量



张桃芳称得上是一位天生的狙击手,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神速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2月10日,张桃芳击发9次,射杀敌军7名,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

  采访:叶荣 《火线报》上登了 关于张桃芳(事迹) 他总结了一套经验 一个是报纸登了 另外还有歌 文工团给他编成歌来唱 我记得是这样的 敌人上山瞄他的脑袋瓜 扑通 因为他上山的时候 不是向前跑嘛 向前跑你瞄准他的脑袋 脑袋打不上也打着胸部 他是慢慢高起来 敌人下山的时候 瞄准他的脚 瞄准他的腿 他是慢慢(低)下来 正好打到他的头或胸部 报纸上是这样介绍的 因为我也不是步兵 可是我看到他总结的这个经验 我觉得很有意思 印象很深刻

  在9班镇守的30多米长的阵地上,张桃芳一共有五处射击位置,中间以交通壕衔接。1号,2号,3号,4号为明点,位于地表阵地。5号为暗点,位于坑道内。1号,3号位于阵地两端,分别关照西南,东南无名高地,同时也可以呼应到正南无名高地。2号,4号,5号关照正南无名高地。这样,狙击手各个位置之间不断变换位置射击,并可以随时沿交通壕撤回坑道。

  天色刚刚放亮,张桃芳悄悄潜入3号狙击台,经过数天来的观察,张桃芳已经对对面阵地的情况相当熟悉。很快,张桃芳发现了目标,几个值勤的哨兵正在打瞌睡。

  采访:张桃芳 看着子弹就钻进去了 他不倒 还是我们的炮兵观察员 用望远镜一照马上对我说 张桃芳 那是假的 可能是穿着衣服的假人 没有考虑那是草人

  张桃芳迅速转移到2号位置,他再次把头悄悄探出。大约一个小时过去,忽然,一个军官打扮的人闯入了张桃芳的视野。

  采访:张桃芳出来院?噌的一下子 就藏在草人的后面 我说 好小子 又来给我们来找麻烦 当时我也没多说 我说你来调查情况该完成任务了 该回去了 子弹出膛了 真的倒下了 草的还站在那不动

  对于志愿军的狙击战术,对面的联合国军显得颇为无奈。他们大大减少了阵地表面的活动,因为谁都知道,那种做法无异于自杀。没有人敢轻易走出工事,整个前沿阵地无异于一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巨大坟场。

  硝烟依然在战场上空飘荡,战场上难得的寂静,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数天来,志愿军的狙击手们一直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但是目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狙击手失去了目标,无疑是他们最大的寂寞。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桃芳初战告捷

  
  硝烟依然在战场上空飘荡,战场上难得的寂静,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对面的联合国军大大减少了阵地表面的活动,没有人敢轻易走出工事,整个前沿阵地无异于一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巨大坟场。数天来,志愿军的狙击手们一直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但是目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这一天,张桃芳在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之后,重新返回上甘岭597.9高地。

  采访:张桃芳 这个时候班长叫吕生堂 他就跟我反映 他说 老张 你回去学习 你们连调下去以后 西南无名高地增加一个地堡 有三四个人老在那儿转 他反映 看到那个人上来下去 两手这么一张 看就说明了他是个观察员 所以我马上决定 明天上午我不打 我要摸情况 他说情况和你们连你在的时候一样 没什么变化 我说这就是变化判断是敌人的炮兵观察员

  第二天清晨,张桃芳没有带任何武器,悄悄溜上了1#狙击台。他必须了解对面阵地最新的情况,冒冒实实下手会引来不必要的危险。

  在经过再三试探之后,那个人的胆子似乎渐渐大起来,他爬上了一个制高点,在向这边张望。张桃芳注意到,那个人的手中有什么东西晃了一下,望远镜,这的确是一个观察员。

  采访:张桃芳我首先要掌握情况 我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以后 我才能安安稳稳地打敌人 我才能保存我自己的安全 我过早的暴露目标 敌人不就打我了么 一号三号二号阵地我都转了一下 都没发现什么新的情况

  黄昏时分,班长吕生堂开始生火做饭,四周很安静,一缕炊烟从战壕里缓缓飘起。

  采访:张桃芳 烧得那个烟冒得很大 我马上回来制止这个情况 班长就说 没事 我们几个净在一起烧饭吃 我在人家那个连里生活 我也不好过多(干涉) 我说你看着办吧 这就到主坑道休息室去了 刚坐下来 我是看什么东西 和一个战士闲聊 马上来报告了 他说 坏了 坏了 班长牺牲了 我说胡说八道 我刚从那里来 怎么会牺牲呢 他说 真的 不是假的 我说怎么回事 他们在那里烧鸡吃 烟很大 我不是跟他们说了别烧 到晚上再烧 晚上再烧 冒烟看不到 白天烧冒烟看到了 一家伙两个人 就这么给打倒了劝班长 不听 回到坑道 班长牺牲 就这么简单

  敌军的炮火覆盖极为准确,这一定是那些炮兵观察员在精准地报告目标方位,指挥炮兵攻击。张桃芳意识到,他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些时刻存在的威胁。

  黎明时分,张桃芳登上1号狙击台。1号狙击台位置是一块巨大的青石,张桃芳在青石的两侧各放了一支步骑枪,这样同一块阵地可以变换角度设计,而大青石可以当作掩体。

  那个观察员出来了,和以往一样,他依然在反复的试探,在确认没有危险之后,他再次登上了一个制高点。

  采访:张桃芳 我说这小子很狡猾 实际上我们的炮兵观察员也是这样 机灵的很 第四次等他出来的时候 我不客气了 那时候这边就放开了 专门注意他 等他头刚出来露到这个地方 我说你别看了该完成任务回家了 子弹啪的一下就出去了 正好打在这个地方 看着闪光弹从这里进去了 一下子打到后边去了 我看不到了 我们的观察员就喊 老张 打着了 躺在那儿不走了 我说我看不到 他说我给你报啊

  张桃芳再次探出头,经过前一天的观察,张桃芳知道,对面的炮兵观察员绝对不只一个。果然,目标再次出现了。

  采访:张桃芳 这是个碉堡 他就在边上这么转 前面后面这么转 他不停 这家伙就不好办了 他给我出了难题

  目标也许在有意吸引狙击手暴露位置,张桃芳没有冒然射击,他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射击角度。

  采访:张桃芳 你要是平地里直线走和横线走 那我会算提前量敲你 但是你绕着地堡转 是个圆形的 没办法瞄准后来我想个点子 好 我选了个地方专门等你 这不是地堡嘛 圆的 他转到这个地方 我不打他 瞄准点选择这个地方 人到这个地方刚一出头 我开始击发 但是这(需要)一个条件 看他走路的速度和他的高度 他走路是多快 的人多高你要选择瞄准是要害的地方 这是要害地方 你选高了 面积小 选低了 打的不是要害地方 这时候他转的时候 我没装子弹 诱饫镆怀鋈ブ?转到这个地方 我一击发 准星和他碰头了 差不多 校正了三次 他以为我不会打他 转的更有劲 我那时候就说了一句话 你该回去休息了这个地方不是你看热闹的地方 我的子弹出膛了 他是反过来 原来是这么转 现在是这么转 到这个地方 我把他干了

  一天之内,张桃芳连续得手,三名炮兵观察员被尽数消灭,这无异于在一段时间内,毁掉了敌军炮兵的眼睛。

  采访:张桃芳 消灭他以后我就放心了 不到一个小时会来人 但是没来 (敌人)也在分析这个人可能是个老兵 我那么分析 他怎么这么准 把我们三个观察员都敲了 一个也没留 实际上我是个新兵蛋子

  这位枪法如神的狙击手,他所带来的威胁甚至要远远大于任何重型武器。让对手颇感头疼的是,尽管用尽了各种招数,这位枪法出众的狙击手依然在一弹一命,不慌不忙的蚕食着联合国军阵地上的有生力量,这种恐怖悄无声息的浸润着每个士兵的神经。

  长时间的对峙作战让对面联合国军疲惫不堪,他们很想尽早结束这场看来异常艰难的战争。1953年4月,交战双方终于在一直悬而未决的战俘问题上达成新的协议,并彼此交换部分战俘,这一举措成为推动停战谈判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停战协议没有最终签定之前,战场上的士兵还只能是兵戈相见。

  春寒料峭。张桃芳潜伏在4号射击位置,对面主阵地上很少有人会轻易暴露目标,张桃芳不得不把搜索范围扩大,先天的远视眼优势为他增加了不少便利。

  在正南和西南高地之间的山谷中,有一条已经枯水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经常有往返的士兵从桥上穿过。张桃芳伸出手指,大致目测了一下,距离约有800米。

  采访:张桃芳 这个桥上发现敌人已经好几次了 不只一次发现 我也打了几次 没打到但是我打不到不干休 我要从里面找出经验来 找出教训变成我的经验 这个距离也比较远 八百米 不大好打 八百米瞄准的目标就这么一大块 瞄准他中间就行了 不像三四百米一两百米好打

  一个黑点进入张桃芳的视线,张桃芳仔细观察黑点运动的规律。很快,张桃芳发现,那个黑点不仅仅纵深方向移 动,而且同时在横向左右摇摆。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1117921181113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采访:张桃芳 没想到这个家伙这么狡猾 他走路不是直走 他是花步 这么走 这样走 这样走 目标就不好选了 怎么选 你选这边 他跑到那边去了 但是我坚定一个信心 你走花步 我就等着打你的花步 反正你有停的点 你走这边 走那边 到那里有一个停 我选择你停的那个地方 要选择这个地方必须考虑到将近八百米的距离 弹丸飞到那儿已经开始下沉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 你这个花步 每秒钟走几步 加上你的速度 人的高度 我定目标定下来也巧得很 第一枪就给他揍倒了 怎么选的目标呢 这个敌人走花步吧 这边走一步 那边走一步 但是我选择这里 不动 我分析好了你一秒钟走几步 我八百米的弹丸要飞到目标 和你目标相齐要走几秒 我选择这个地方不动 等你 然后等到你开始从这边过来 啪一击发正好弹丸飞到这个地方 他人也到了 和他碰头了 所以这个时候 四个条件都具备了 走的花步是什么 人的高度是什么 速度是什么 最后渺准点选在哪儿 也凑巧打到这个敌人

  这一天,张桃芳连续在800米的距离,两次击发成功,创造出志愿军中普通步枪最远射杀纪录。张桃芳在志愿军中独占鳌头,然而真正的肯定还是来自于对面阵地。对手无时不刻都在想方设法除掉这个劲敌。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本领出众的狙击手来说,谁将是他的克星呢?

  采访:国防大学第二编研室 李杰 副教授

  根据狙击作战的历史来看,要对付一个高明的狙击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选择比这个狙击手更高明的对手,来打击和压制他,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人说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有同行才能了解彼此的特点 才能够巧妙地捕捉对方的弱点 发挥自己的长处 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置敌于死地

  1943年,苏德战争开始不久,希特勒的东线部队在俄罗斯广大荒原上大吃苦头,让德军倍感头疼的便是苏联红军中枪法精准的狙击手。于是,德军不得不大量增加己方狙击手的数量,希望借此摆脱被动局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断壁残垣之间,苏德双方的狙击对抗达到最高颠峰,此战也让一个名叫瓦西里的苏军狙击手从此名垂青史。这个年轻的苏军准尉使用两人小组的战术,经过四天的激烈对抗,成功地狙杀德军狙击之王科尼格少校。能够败在一流对手之手,恐怕是狙击手最好的归宿了。

  采访: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 曲爱国

  既然对方也是一个狙击高手,他不可能像傻乎乎的一般人一样来对付你,你打他,他也在时刻寻求机会来打你,那么在这样的时刻,双方谁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谁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假象来蒙骗对方,诱使对手上当,谁能够抢先一步找到对方的漏洞,谁就可能占据主动。

  这一天似乎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张桃芳照例一早走出坑道。从坑道口到最近的2号狙击台有十几米长的狭窄交通壕连接,穿着这样的大衣在交通壕内穿行显得过于笨拙,张桃芳站起身,他想从地表空地直接进入狙击台。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

  刚一上去,机枪就来了,机枪打的子弹就像刮风刮的草一样,这是最怕的,听起来子弹离你很近,要是听见子弹打过来呜的还远着呢,你别管它。

  张桃芳悄悄潜入到2号狙击台,他不敢冒险探出头去看,他不知道,那个突放冷箭的对手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张桃芳用枪把帽子顶起,轻轻露出阵地,如果敌人射击,他就可以根据子弹射出的方向判断出敌人的藏身所在。在那一刻,张桃芳几乎是在渴望对手射来的子弹,然而对面阵地却始终无声无息。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

  弄个棍子把帽子举起来,引诱一下敌人,能不能发现我,但是有时候敌人也不上我的当,他也很狡猾。

  张桃芳知道,真正的对手来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完全暴露在对手的枪口下。在交通壕的另一端,是张桃芳5处狙击台的另外一处,他明白,自己必须避开对方的火力监视,转移位置寻找机会。

  采访: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

  头一抬,又是一梭子就进来了,这时一惊以后两手一摆,顺手托了个东西就看,一看,东无名高地青石山,两个石头中间架了一挺机枪。

  这的确是一个高明的枪手,他竟然能够精准的判断自己的转移方向。张桃芳不敢确定自己的假动作是否蒙骗了对手,然而对面停止了射击。

  对手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点射,张桃芳根本无暇抬头射击。渐渐地,张桃芳发现,对手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狙击台的左侧,而对右侧却很少顾及,张桃芳慢慢移动到狙击台的右侧,他把步枪贴着掩体慢慢伸出头。

  天空飘起了小雪,张桃芳在耐心的等待。机枪的弹着点表明,对手的确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换了位置。他确信对手这一次确实疏忽了,这个倏忽也许将是他致命的错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张桃芳仔细计算着自己的出枪方位和角度。必须一枪命中,一个总是需要补一枪的狙击手,他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张桃芳在等待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

  采访:当时我打出去的时候,敌人的枪也响了,他比我稍后一点,打来的子弹爆起来的土打在我的脸上,我现在好好的没事,敌人倒下了。

  1953年7月,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终于接近尾声。7月27日,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张桃芳一直活跃在前沿阵地上。作为一名狙击手,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击发 442次,毙敌214名,创下了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最高纪录。而极具传奇色彩的是,虽然身经百战,屡次遇险,张桃芳却毫发无伤,全身而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战争中的神话。

来源:北京科影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7 9:21:45编辑过]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4-2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重新看了顶起来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4-2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
图片哪来得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bbs.bbicn.com ( 粤ICP备20066041号 )

GMT+8, 2024-5-29 19:56 , Processed in 0.1635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